? ? 又是一年
冬至到,不知不覺冬天已走過將近一半。春天或許還有一段距離,在這個黑夜zui漫長的日子里,我們依循傳統,吃一碗
餃子,不為別的,只因為這是傳統,是時代再怎么變,都不應該丟棄的食俗。
冬至(Winter Solstice),是中國農歷 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,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
節日,冬至俗稱“冬節”、“長至節”、“亞歲”等,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,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,測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節氣中zui早制訂出的一個,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,這yi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zui短、夜晚zui長的yi天。過了冬至,白天就會yi天天變長。
?
? ?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:陰極之至,陽氣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長之至,故曰“冬至”。冬至過后,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zui寒冷的階段,也就是人們常說的“進九”,我國民間有“冷在三九,熱在三伏”的說法。
冬至傳說之一
? ? 過去老北京有“冬至餛飩夏至面”的說法。相傳漢朝時,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,百姓不得安寧。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,十分兇殘。百姓對其恨之入骨,于是用
肉餡包成角兒,取“渾”與“屯”之音,呼作“餛飩”。恨以食之,并求平息戰亂,能過上太平日子。因zui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yi天,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。
冬至傳說之二
? ? 吃“捏凍耳朵”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。緣何有這種食俗呢?相傳南陽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,他告老還鄉適時大雪紛飛的冬天,寒風刺骨。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,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,心里非常難過,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,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,撈出來剁碎,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,再放下鍋里煮熟,做成一種叫“驅寒矯耳湯”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。服食后,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。后來,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,是故形成“捏凍耳朵”此種習俗。以后人們稱它為“餃子,也有的稱它為“扁食”和“燙面餃”,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。
? ? 冬至傳說之三
? ?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。相傳,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yi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,覺得味道特別鮮美,贊不絕口。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。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yi天,吃狗肉、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,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。
? ? 冬至傳說之四
? ? 在江南水鄉,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。相傳,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,他的兒子不成才,作惡多端,死于冬至這yi天,死后變成疫鬼,繼續殘害百姓。但是,這個疫鬼zui怕赤豆,于是,人們就在冬至這yi天煮吃赤豆飯,用以驅避疫鬼,防災祛病。
? ? 冬至習俗
? ? 吃水餃
? ?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,不論貧富,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。諺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戶戶吃水餃。”
?
? ? 九九消寒
? ? 九九消寒圖通常是一幅雙鉤
描紅書法,上有繁的“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”九字,每字九劃,共八十一劃,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劃順序填充一個筆劃,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,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,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。填充每天的筆劃所用顏色根據當天的天氣決定,晴則為紅;陰則為藍;雨則為綠;風則為黃;落雪填白。
? ? 此外,還有采用圖畫版的九九消寒圖,又稱作“雅圖”,是在白紙上繪制九枝寒梅,每枝九朵,一枝對應一九,一朵對應yi天,每天根據天氣實況用特定的顏色填充一朵
梅花。元朝
楊允孚在《灤京雜詠》中記載:“試數窗間九九圖,余寒消盡暖回初。梅花點無余白,看到今朝是杏株。”
九九歌
一九二九不出手;
三九四九冰上走;
五九六九沿河看柳;
七九河開八九雁來;
九九加一九,
耕牛遍地走。
?
?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