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聚焦三農》欄目是中國中央電視臺七套農業
節目weiyi的新聞類深度報道節目,2016-03-15期央視記者深度報道:
職業教育有新意,
就業起來比較“嗨”,創新也要求
發展,
學校里也能當老板的原因與現狀。
李克強的2016年政府報告中提出:今年的高校
畢業生將會高達765萬人,就業壓力會繼續增大。就在大學生尋找工作越來越難的同時,我們
可以看到這樣的新聞:
職業學校的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,比本科生更受青睞,那么實際情況是不這樣呢?
央視記者實地采訪了解:
新東方烹飪職業教育是怎樣的狀態?
實例故事一:
央視記者采訪了河南省鄭州市某酒店
廚師劉華偉,劉華偉對記者說:“
高考失利后,想學一門手藝,按自己喜好,到
新東方烹飪學校學了
中餐專業。因為學了一門手藝,可以順利的找到這份工作。現在對自己工作是比較滿意的,因為酒店發展
前景比較好,五星級酒店平常的話也不容易進,因為我學了烹飪,我們的師傅把我介紹過來了。”
實例故事二:
央視記者為了更深度的挖掘職業教育的現狀,來到了新東方烹飪學校。并隨機采訪了在校生劉紅磊,劉紅磊說:“大學讀的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,畢業后找了兩次工作都不滿意,一個月就2000左右,還要自己租房子,吃飯都是不管的都自己掏錢,平均到月底也就沒錢了。大學讀的機械制造與自動化,但沒有實踐能力,做得zui長的一份工作銷售洗化用品的業務員。后來反省一下,覺得自己的能力非常有限,非常需要學一門
技術。”上大學畢業找工作,他通過這些真切的體驗之后選擇讀新東方烹飪學校,報名學了兩年制的大廚精英班,他對記者說:“工作半年之后就能上灶了,工資就能漲到3000多元,然后隨著自己廚藝越來越精,就能往上走,工資就會越來越高。”
實例故事三:
學習大廚精英專業的劉紅磊想法很簡單就是通過掌握一門技術,掙到更多的錢,而同樣是讀完大學來新東方烹飪學校學習
西點的李婉玉,卻有另外的打算:想自己經營一家店,然后追求自己的
夢想。李婉玉畢業于一所重點大學,畢業后毅然決然放棄了所學的運輸管理專業,來到新東方烹飪學校這里
學習西點。在記者采訪中,李婉玉說:“大學這些理論的知識很不容易運用到實踐當中,而在這里學成之后可以自己經營一家店,然后追求自己的夢想。”
央視記者調查了解到很多面臨就業壓力的大學生, 又重新回到職業學校學習
技能知識,他們表示只有一技之長,才能更好的就業
創業。新東方烹飪教育畢業的學生是否真的
好就業呢?央視記者留意了新東方烹飪學校組織的春季
招聘會,前來學校招聘的
餐飲企業達80多家,記者采訪某企業人力資源部前來招聘的HR,這位HR說:“2015年我們平均6天就開一家新店,所以對
烹飪技術人才需求量特別特別大,這次我們希望能招到50~60這樣的專業技術人才。”另一家HR也這樣表示:“關于廚師這塊需求還是比較大的,總體來說大概招聘需求在10~20人之間。”企業能到家門口招聘,這說明用人單位有強烈的招賢納士的愿望。但記者看到,臨近畢業的新東方學生似乎并不著急,一位學生透露:“以前沒技能的時候都是別人選擇的,現在有技能了,肯定是以自己為主去選擇了。”新東方職業教育就業比較“嗨”的秘密
記者通過深入調查了解到,新東方烹飪學校通過訂單培養模式培養學員,并采取定期舉辦招聘會、老師和
同學推薦等多種方式,可以讓畢業的學生都能順利的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。
學校的校長告訴記者新東方職業教育就業比較“嗨”的原因:“讓學生100%就業的前提就是學校必須教出職場需求的有用之才,緊跟市場步伐,以市場為導向,來進行我們的課程設置。”
現在在市場上,一方面是企業招工難,一方面是求職者找不到工作,這恐怕就是市場需求的落差。企業需要
什么樣人,就培養什么樣人,這正是職業教育的職能所在。2015年的統計數據審視,全國總共有職業院校13300多所,在校生接近3000萬人,每年畢業生將近1000萬人,怎樣將學生培養好,這是市場所需,也是職業學校的生存之道。新東方烹飪教育正是抓準了“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”這一點,成就了新東方職業教育就業比較“嗨”的現狀。
生存能力也取決于生活態度,古話說:縱有良田千頃,不如薄技在身。技藝之所以能讓我們不餓肚子,不僅在于它能做產品或者提供服務,更在于那些注重實際操作的人會更重視開發別人的需求,更懂得為別人提供價值,更容易擺正自己和社會的關系。現在很多高校畢業生就業難,不僅是因為缺少動手能力,也因為不怎么接地氣,與職場要求格格不入。要找工作,不僅要有動手能力,更要有對職場和社會的深入了解,要有求真務實的生活態度。